sp; ;從第i列開始查詢
(WHILE (IF (EQ (TYPE v) str) (/= v c) (> v c)) ;查詢項有字符串或數之分
(SETQ c (NTH (SETQ i (1+ i)) l)) ;不符合查詢條件時,列數增加1
(IF (> i 20) (*ERROR* "N")) ;列數超過20,退出循環,顯示出錯信息
)
i ;函數返回列數
)
(defun s-line (u b i / c) ;行查詢函數,u為查詢變量,b為表,i為列數
(SETQ c (NTH i b)) ;表b中第i個數據
(WHILE (IF (EQ (TYPE u) str) (/= u c) (> u c)) ;查詢項有字符串或數之分
(SETQ c (NTH i (SETQ b (readl f)))) ;不符合查詢條件時,查找下一行
)
b ;函數返回符合查詢要求的行(表的形式)
)
(DEFUN readl (f) ;讀記錄函數
(READ (STRCAT "(" (READ-LINE f) ")")) ;函數以表的形式返回讀取的一行數據
)
例如,確定凹模尺寸的數據存放在數據文件中B2-40.DAT中,其內容如下
0 0.8 1.5 3 5 8 12
75 (26 20) (30 22) (34 25) (40 28) (47 30) (55 35)
150 (32 22) (36 25) (40 28) (46 32) (55 35) (65 40)
200 (38 25) (42 28) (46 32) (52 36) (60 40) (75 45)
1000 (44 28) (48 30) (52 35) (60 40) (68 45) (85 50)
其中第一行數據表示沖裁件板料的厚度,第一列數據表示沖裁件的長度,根據板料厚度和沖裁件長度可以查找到一個含有兩個數據的表,表中前面的數據表示沖裁型腔至凹模邊緣的最小距離,表中后面的數據表示凹模的厚度。我們調用查表函數(CB “B2-40” 180 2)查找數據,函數返回的數據為(46 32),說明沖裁型腔至凹模邊緣的最小距離為46,凹模厚度為32。
沖裁模系統中的圖形庫由一系列圖形構成,其中包含一些標準模具零件啞圖和基本圖元。利用啞圖輸出工程圖樣非常方便,而且圖樣中的圖形布置恰當,無需作任何改動即可迅速由繪圖儀繪出圖樣,或者存入磁盤歸檔。利用啞圖輸出工程圖樣的缺點是,圖形與標注尺寸不成一定比例,因此沖裁模系統中只對一些簡單的零件(如圓凸模、頂桿等)采用啞圖方法。對于這些簡單零件,圖形與尺寸的不成比例并不會構成工程圖樣理解方面的誤解。對于模板類零件,采用啞圖方案則不夠理想,在讀圖時可能會引起誤解。對此,沖裁模系統采用了圖元鑲拼方法,產生出標注尺寸與圖線完全一致的圖形。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圖樣直觀,比例準確,能夠避免產生設計和加工中可能出現的誤解。但是為這種設計編寫程序的開發工作量較大,在輸出模板零件圖樣以前還需要作少量的準備工作,以便使圖樣布置得恰當合理。
沖裁模系統中的副資源庫由各類磁盤文件組成,它們可以提供各項支援工作。如沖裁模系統專用的字形文件、各種專用符號,菜單類文件提供各類菜單功能和數字化儀菜單圖形,另外還有一些文本文件能提供沖裁模系統軟件的使用說明,等等。
沖裁模系統是一個靈活的CAD/CAM系統,它的程序庫由六個功能模塊組成。六個功能模塊是:輸入模塊(i)、工藝性判別模塊(ii)、排樣模塊(iii)、CAM模塊(iv)、模具設計模塊(v)和繪圖模塊(vi)。各個功能模塊中都使用大量LISP函數來實現系統的各項功能,程序庫中各模塊之間的關系如圖4-2所示。圖4-2中,第一個模塊主要解決沖裁件尺寸輸入問題,該模塊輸出根據計算得到的沖裁模刃口尺寸以及模具的沖裁間隙,然后通過AutoCAD輸入沖裁模刃口圖形,隨后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個模塊處于并行的地位。一般按其排列順序依次運行模塊,但是如果沖裁件比較簡單時,往往無需進行沖裁件工藝性判別,那么就可以跳過工藝性判別模塊(ii),直接運行后面的模塊;如果沖裁件為規則形狀,不需要在計算機上進行排樣,那么就可以跳過排樣模塊(iii);如果模具不需要采用計算機輔助制造(CAM)技術,那么就可以跳過CAM模塊(iv),直接進行模具設計(模塊v)工作。最后通過繪圖模塊(vi)繪制出模具圖樣。
在沖裁模系統的六個功能模塊中,排樣模塊(iii)和CAM模塊(iv)具有相對獨立性,它們既可以融合于整個系統中為系統增添功能,也可以作為具備單一功能的軟件包進行沖裁零件的排樣或者完成計算機輔助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文章地址:
http://www.www.direxe.cn/Article/mjjs/20080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