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述了高速精密沖裁過程中產生跳屑現象的原因,并從模具結構、生產工藝等方面提出了預防跳屑產生的措施。
關鍵詞:沖裁;跳屑;成因;預防
所謂跳屑,是指連續模在高速沖裁時,沖進凹模刃口內的廢屑被沖子帶出模面的現象。它的存在會把帶料或端子壓壞,從而影響制品質量,縮短模具壽命,降低生產效率,是高速連續沖裁生產的“大忌”。
一、跳屑形成的原因
1.成因
形成跳屑的主要原因,是在高速連續沖裁過程中(如圖1所示),由于沖裁速度高(可達800m/s以上)以及沖裁過程中有切削油等因素的影響,使沖子與廢屑之間形成瞬間局部真空,當材料很薄,廢屑自身的重量與凹模刃口對其摩擦力之和小于沖子對其的吸附力時,在沖子上升過程中,廢屑便吸附在沖子表面,隨之上升,從而形成跳屑。
圖1
1.沖子2.凹模3.帶料4.廢屑
2.影響跳屑的因素
影響跳屑的因素有很多,當沖子刃口崩角或鈍化、切削油用量過多、材料很薄以及沖子進入凹模深度過短等等,都能引起跳屑。
二、防治跳屑的方法
1.減小沖子與廢屑之間的吸附力
(1)沖子上開凹槽,對于截面比較大且規則對稱的沖子,可在其中間磨一個小凹槽,以減少其與廢屑的接觸面積(如圖2所示)。
圖2
(2)對于截面較大且形狀不規則的沖子,可用鉆石磨棒在其上面磨一些凹坑(圖3所示)。
圖3
(3)沖子刃口磨成圖4示形狀或做成0.3mm的倒角。
(4)在設計上,沖子中添加吹氣孔,進行吹氣,從而防止跳屑。
圖4
(5)對于SKD11材料做的沖子,設計時可以在沖子上加彈簧銷,以防止跳屑。
2.增大凹模刃口對廢屑的摩擦力(卡緊力)
(1)對于鑲塊或組合凹模,可用披覆針在刃口下1mm左右的地方“被覆”,以增加廢屑在凹模內的摩擦力(卡緊力)。
(2)對于工藝性輔助工步,如側刃、分料站刃口等,可適當使廢屑形狀復雜化,以增加廢屑在凹模內的卡緊力,從而防止跳屑。
3.其它
(1)采用真空吸塵器,吸走廢料,以防止跳屑。在下模底部使用吸塵器,使其形成負壓,吸走廢屑,經實驗證明,這也是防止跳屑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對于一些細小沖子,在沖切時,應注意落料口不得太小,否則會因廢料產生靜電相吸而引起積屑。
(3)保持沖子及凹模刃口鋒利,適量添加切削油等,也有利于防止跳屑。
總之,影響跳屑的原因很復雜,防止方法也有很多。以上只是個人在工作和學習中,對跳屑現象的簡單認識,是否妥當和完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饒淑生.與日本模具技師談模具技術.鴻橋(37):36
文章地址:
http://www.www.direxe.cn/Article/mjjs/20080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