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討論了沖裁凹模工作部分的結構組成。列舉了各種沖裁凹模工作部分的結構形式,并從設計和制造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沖裁;凹模結構;沖模設計
一、引言
沖裁模是廣泛應用的沖模形式之一。圖1所示是一典型的沖裁凹模工作部分的截面形狀。從圖中可見,沖裁凹模工作部分的結構組成可分為三部分。
圖1
1.刃口2.刃壁3.漏料孔壁
刃口,是凹模上平面與刃壁的交線,它是直接參加板料沖裁分離的部分,直接影響到沖裁力的大小和沖裁件斷面質量等。
刃壁,是刃口與漏料孔之間的過渡部分,是刃磨后形成新刃口的儲備部分,它的形式對推料力、沖件的尺寸精度等有直接的影響。
漏料孔,是刃口的支持部分,δ值的存在主要是為了減小沖壓力,防止凹模橫向脹裂,保證沖壓過程的順利進行。
凹模工作部分的結構形式是沖裁模設計中不容回避的問題,值得探討。
二、工作部分結構形式分析
在實際應用中,沖裁凹模工作部分的結構隨沖件料厚、沖件精度、制模條件與水平、沖床噸位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1.常見的結構形式
圖2所示是沖裁凹模工作部分常見的結構形式。其中圖a~f為基本形式,圖g~l是為某一特定目的而設計的變型形式。
圖2中,α和β分別是刃壁和漏料孔壁的斜角,δ的定義同圖1,Δh為斜刃的高度差,R為刃口圓角。
刃口的形式一般為平面型,且刃口鋒利,也有非平面型的斜刃和小圓角或小倒棱的刃口。
刃壁和漏料壁有斜壁式(α>0,β>0)和直壁式(α=β=0)兩大類。它們可以按需要組合應用。考慮到落料件的回彈,故必須滿足β>α或漏料孔輪廓對刃壁部分橫截面輪廓的偏移量δ>0.1mm(沖件回彈量一般為0.02~0.05mm)[1]。
圖2
2.與沖模設計的關系
從沖模設計的角度看,圖2中的結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斜刃壁與直刃壁
斜刃壁(α>0)適用于下出件落料凹模,其推件力小,但刃磨后沖件尺寸會發生少量變化,沖件精度稍低,一般主要用于厚料沖裁,因為厚料的沖裁間隙z大,在α一定時,每次刃磨引起的間隙變化率Δz/z小,故斜刃壁厚料沖裁時能允許多次刃磨。刃壁斜角的選擇可根據制模水平確定,盡量小一點。
直刃壁(α=0)主要用于薄料沖裁,刃磨后不影響沖件尺寸,沖件尺寸精度高,但推件力稍大。
(2)刃壁高度h
刃壁是形成刃口所必需的面,同時也是刃口的儲備補充部分。刃壁高度h太大,會使推件力增大較快,甚至脹裂凹模。
h值的選擇與材料厚度及刃磨次數等有關。一般保證刃壁部分存留3~6片沖件為妥,即h=(3~6)t,若要多次刃磨則取大值,斜刃壁由于摩擦力較小也可取大值,厚料取小值,薄料取大值。
(3)β值與δ值
β值與δ值屬漏料孔的設計參數。斜漏料孔壁可有效的支持刃口強度,一般要求β>α。直漏料孔壁的漏料效果較好,且加工方便,但δ值的加大及分布的不均勻性會削弱刃口部分的強度,對于一些特殊形狀的沖件尤應引起重視,如圖2b所示。
(4)全斜壁與全直壁(圖2c、f)
全斜壁一般用于厚料沖裁,當H較小時可采用,且α值不宜太大。全直壁可用于上出件落料模或沖孔落料復合模中的凹模等。
(5)凸臺式凹模(圖2g)
圖2g所示為凸臺式凹模,主要用于非金屬材料(如紙張、石棉等)。由于非金屬材料的沖裁間隙很小(約取08鋼的25%),且硬度不高,故這種凹模淬火硬度取得稍低,一般為HRC40左右,在裝配過程中和磨損后,可用錘打擊凸臺斜面調整間隙。
(6)斜刃凹模
圖2h、i為斜刃凹模,當沖床噸位偏小時可降低沖裁力。一般取Δh=t~2t,其沖裁力可降至平刃的(30~50)%。圖中所示僅適用于落料工序,沖孔工序可將凸模做成斜刃。
(7)斜面沖裁(圖2j)
斜面沖裁指沖壓方向與板料不垂直的情況,如圖2j所示,圖中γ角一般不超過40°。關于斜面沖裁的設計問題可參閱文獻[2],這里不多談。
(8)小圓角刃口(圖2k)
刃口做出少量的圓角,可增加沖裁變形區的等靜壓效果,使斷面光整。主要用于精密沖裁、負間隙沖裁、光潔沖裁、沖件的外緣整修等[3]。
(9)倒棱刃口(圖2l)
刃口處倒小小的棱邊,可在高速沖裁時防止廢料回跳,因小倒棱的存在增大了材料的塑性變形,使材料被沖入凹模中變成楔形而留在模內[3]。
3.與制造工藝的關系
制造工藝是模具設計的結構形式具體實現的保證。沖裁模工作部分的加工方法通常有:
線切割加工、
電火花加工、銑(或車)加工配合鉗工修銼、成形磨削與光學曲線磨等,漏料孔的化學腐蝕和電解加工等。
(1)各種加工方法的特點
a.
電火花加工與
線切割加工
電火花加工需要制作電極,其放電間隙與電規準有關,精規準加工時放電間隙可達0.01mm,粗規準時可達0.5mm。另外,由于二次放電現象,使得
電火花加工的型孔一般均存在斜度,斜度的大小與排屑條件和電規準有關,一般α=4′~20′。近年來,由于
線切割加工的成本不斷下降,用
電火花機床加工沖裁模的情況已經不多見了。
線切割加工是
電火花加工的特例,其電極是用電極絲代替,并采用CNC控制。由于其不需制作電極,僅靠編程即可完成復雜形狀的加工,且加工精度高(約0.01mm左右),成本也較低,近年來已成為沖裁模加工的主要方式之一。
線切割加工一般為直壁式型孔,但近年來帶錐度線割功能的
線切割機床也被大量采用,且可加工的錐度較大(可達30°),完全可以滿足沖裁凹模的斜刃壁加工要求。
電火花加工和
線切割加工其加工面都存在一層變質層,要求高時,可由鉗工研磨去除。
b.銑(車)削加工和鉗工修銼
在條件稍差的情況下,凹模工作部分可考慮用銑削加工配以鉗工修銼加工,為保險起見,其側壁一般都加工出斜角(即α>0,β>0)。
銑削加工還廣泛用于加工直壁漏料孔,偏移量δ值可取1mm,但
線切割加工后均勻性較難保證。銑削后再
線切割加工可有效的減少
線切割加工面積,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c.成形磨削與光學曲線磨等
成形磨削與光學曲線磨均屬精密加工范疇。采用這種加工方法,要求型腔為鑲拼結構,將內形變為外形加工。成形磨削與光學曲線磨一般以加工直線型側壁為主,也可加工折線型側壁。
另外,對于圓形型腔,也可采用坐標磨床加工出斜側壁型孔。
d.化學腐蝕和電解加工
化學腐蝕和電解加工主要用于漏料孔側壁的加工。一般是先由
線切割加工出全直壁型孔,然后均勻擴大δ值獲得漏料型孔,由于其擴大值δ分布均勻,因此,δ值不需太大,一般δ取0.1mm。
電解加工漏料孔側壁一般采用
線切割加工后的相應廢料做電極。電解加工需要有相應的加工設備。
化學腐蝕由于不需專用設備,操作簡單、方便,因而廣泛用于沖模加工中。
漏料孔的加工也可考慮用
電火花加工,但需制作電極。
e.刃口圓角和倒棱的研磨加工
圓角和倒棱一般采用特制的研磨桿配以金剛石研磨膏研磨,也可采用油石條研磨,這需要由模具鉗工的技術水平和試模結果確定。
(2)工作部分加工方法分析
在了解了各種加工方法的特點后,對圖2所示各種結構的加工方法就不難確定,這里僅舉幾例說明。
圖2a的加工方法有:銑削粗加工型孔毛坯,然后配以鉗工修銼,為保險起見,一般都加工出必要的斜角α和β;也可銑削后用
電火花加工,靠粗、精規準獲得不同的斜角α和β。
圖2e的加工方法是:先銑削出漏料孔后再
線切割加工;或先
線切割加工全直壁型孔,然后由化學腐蝕或電解加工等加工出漏料孔壁。
圖2k的圓角和圖2l的倒棱由研磨加工獲得。
三、應用情況
由以上所談可知,凹模工作部分的結構形式與制模手段和工藝有極大的關系。就當前沖模制造技術來說,首選的制模方法為
線切割加工,對于精密模具才考慮用光學曲線磨床和坐標磨床加工。漏料孔的加工以銑削加工為主(圓型可用車削加工),對特殊沖件則考慮用化學腐蝕加工,故漏孔壁一般為直壁。所以,圖2e所示結構是應用廣泛的結構形式之一。下面對這種形式的應用進行討論。
圖3所示為兩例沖裁凹模,型孔的差異僅是圖3b兩側多出兩個舌頭。舌頭的存在造成了制作工藝的不同。
圖3
以上兩例均考慮用
線切割加工型孔,凹模工作部分選用圖2e所示結構。
圖3a,由于形狀簡單,漏料孔采用銑削加工,其制作過程大致為:毛坯六面加工→劃線,鉆穿絲孔→銑漏料孔→淬火→
線切割。這里,銑漏料孔必須安排在淬火和
線切割前,劃線時一般以型孔為基準均勻擴大δ(取δ=1mm)劃漏料孔輪廓線,銑削時,轉角處可考慮采用φ5~φ8
[1] [2] 下一頁
文章地址:
http://www.www.direxe.cn/Article/mjjs/20080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