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08-9-1 16:03:06 文章來源:互聯網 點擊:
摘要:介紹了幾種復合塑性成形新技術,包括熱鍛冷鍛復合技術、板料沖壓冷鍛復合技術、以及結合鑄造和鍛造特點開發出來的鑄造鍛造技術和半固態成形技術,以及它們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情況。
關鍵詞:復合;塑性成形;新技術;應用
一、引言
復合塑性成形技術指將不同種類的塑性加工方法組合起來,或將其它金屬成形方法(如鑄造、粉末冶金等)和塑性加工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使變形金屬在外力作用下產生流動和變形,從而得到所需形狀、尺寸和性能的制品的加工方法。
在塑性成形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復合化一直是一種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其特點是在成形過程中將原來分屬不同范疇的加工方法組合起來使用,其目的是節約材料和能源,減少加工難度和加工工序,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盡可能做到無切削(即凈形Net Shape)或少切削(即近凈形Near Net Shape)加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降低成本,以滿足日益發展的工業和社會需求。
在以前的復合塑性成形技術中,以液態模鍛和粉末鍛造較為典型。液態模鍛技術結合了壓鑄和模鍛的特點,可生產形狀復雜程度高于鍛件,而力學性能優于鑄件的制品,在金屬特別是有色金屬的成形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1]。粉末鍛造作為粉末冶金和熱鍛結合的一種復合成形技術,以粉末燒結體作為坯料進行熱鍛,其制品消除了粉末冶金件的內部孔隙,致密性好,機械性能也有明顯的改善。
近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特別是汽車工業不斷發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形狀和高精度要求零件成形加工的課題,例如小汽車變速箱由手動結構改為自動結構后,就出現了多種帶齒形零件的成形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些新型的復合塑性加工技術被開發出來并加以利用。其中,將熱鍛與冷鍛結合起來的熱鍛冷鍛技術,在板料沖壓和冷鍛基礎上開發出來的沖壓冷鍛技術,結合鍛造和鑄造工藝特點開發出來的鑄造鍛造技術和半固態成形技術等新型復合塑性成形技術優點顯著,在生產中被有效的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技術和經濟效果。
二、熱鍛冷鍛技術
熱鍛冷鍛是將熱鍛和冷鍛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成形技術,它充分利用了熱鍛和冷鍛各自的優點:熱態下金屬塑性好,流動應力低,因此主要變形過程用熱鍛完成;冷鍛件的精度高,因此重要尺寸用冷鍛最終成形,這樣可以得到高精度的零件。其一般工藝流程為:下料→加熱→熱鍛→切飛邊、沖連皮→退火→清理→磷化皂化處理→冷鍛→熱鍛冷鍛件。
熱鍛和冷鍛的設備及模具分別與熱鍛和冷鍛的設備及模具相同。由于熱鍛和冷鍛分別進行,因此不存在兩者之間生產協調和節拍配合的問題,只是在分配熱鍛冷鍛各自的變形量時應充分考慮各自的變形特點,做到既能成形高質量的制品,又能減少成形力,提高模具壽命,降低鍛件成本。
建筑機械用減速機的行星齒輪為直齒圓柱齒輪。以前用圓環狀鍛坯銑出或滾出齒形,現在可用熱鍛冷鍛復合塑性成形技術鍛出齒形,省去了齒形機加工工序。加工精度可以達到表1所示值[2]。
表1熱鍛冷鍛行星齒輪的精度
項目
要求值
實測值
精度等級(JIS)
公法線齒厚(5齒)
41.72+0.050
41.74~41.76
——
齒形誤差
<36μm
17~30μm
6級
齒線誤差
<26μm
7~26μm
7級
齒槽偏差
<115μm
22~71μm
5級
圖1農機行業用的一種大型直齒圓錐齒輪
圖2不同的成形工藝的工件應力(材料:10號鋼)
圖3沖壓冷鍛復合塑性成形技術所適合加工的一些零件示意圖
圖4汽車起動電機磁極板料沖壓冷鍛工藝過程示意圖
(a)落料 (b)整形R (c)沖孔 (d)彎曲成形 (e)尖端精整 (f)整形
圖5鑄造鍛造小汽車鋁合金車輪
圖6鋁合金車輪鑄造鍛造工藝過程
(a)鑄造 (b)預鍛 (c)終鍛 (d)切飛邊沖連皮
表2鑄造鍛造工藝與其它工藝成形材料的性能比較
工藝
材料
主要成分(%)
機械性能
Si
Mg
Cu
Fe
σb(Mpa)
σ0.2
(MPa)
延伸率%
鑄造鍛造
自制
2.7~3.3
0.4~0.5
0.4~0.5
≤0.12
300
220
10
鑄造
AC4CH*
6.5~7.5
0.25~0.45
≤0.2
≤0.20
250
190
5
鍛造
A6061**
0.4~0.8
0.8~1.2
0.15~0.40
≤0.7
300
28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