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08-9-1 16:03:37 文章來源:互聯網 點擊:
3、增厚鋪層
積層工藝一般為M450×4~5+RX×N,小的模具8mm厚左右,大的模具保證15mm左右。生產者必須嚴格執行積層工藝及時間表。
4、巴氏硬度
制定鋪層計劃的一個好方法,就是觀察鋪層巴氏硬度的變化。當積層的巴氏硬度達到完全固化硬度的80%~90%時,就可以進行下一鋪層。當采用巴氏硬度儀測量鋪層硬度時,要注意需記錄多個讀數并算出平均值,并以此作為硬度值。這種方法消除了由于固化時間差異而產生的數據誤差,用這種方法鋪層通常要比依據鋪層時間計劃表要快。
四、模具外結構
當模具鋪層完畢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制作模具的外部加強結構。加強結構的目的是:使外部力量平均傳遞到模具表面,阻止了模具的表面變形。
模具膠衣產生裂紋的最基本原因是模具的變形,正因為如此,設計一剛性模具結構將會大大的阻止膠衣的干裂。
無論鋼架結構或膠合板的條箱結構,都應懸吊在高于模具鋪層面14英尺的地方,如果結構骨架直接與模面聯結,不同的熱傳導將引起模具表面印痕。另外,在結構層與表面之間不要放置部分泡沫、層板或其他絕緣材料做墊層,該結構與鋪層之間的黏結最好使用玻纖,但不要用編織布以防印痕。
五、脫模
當框架結構完全固化,模具就可以脫模。第一步將模具邊緣切割整齊,然后用多個脫模楔均布插入陰、陽模之間,均勻用力(不要單獨用力以防損壞模具),并用橡皮錘敲打各個應力集中部位(注意不要用鐵器敲打),最后完全脫模。
六、模具處理
脫模后,仔細檢查模具每一個部位,任何表面的缺陷都應注意到并標記出來。在理想狀態下,模具不需要打磨表面,只將模具表面拋光即可,一般制造出的模具無法達到理想狀態,那只好按照傳統的方法對模具進行打磨處理。
七、結束語
因此,高質量模具的制造與嚴格的模具制造程序及嚴格的生產管理是分不開的。